发布于2017-12-26 有816人阅读
传统绿茶工艺加工成的低档毛茶炒青原料,条索粗大,黄朴片梗多,粗老味重等特点,而且农民收入低、企业效益差。1988年-1990年我参与了绿碎茶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,利用夏秋茶低档鲜叶原料加工成绿碎茶,鲜叶一次性成形,呈颗粒状,绿汤绿叶,绿碎茶经冲泡后,多种营养成分物质迅速进入茶汤,香高味浓,产品远销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、摩洛哥等国,深受消费者青睐。而难以解决的茶园鲜产品农药农残问题,使这项成果转化半途夭折。
今天我们通过多维生态立体茶园改造,实现农药农残问题的解决,创造良好条件,恢复绿碎茶生产,提高中低档鲜叶原料利用率和附加值,用更好的方法解决低档绿茶出路问题,促进农民增收,该产品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。
绿碎产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,荣获国家、安徽省科技成果完成者证书,安徽省星火科技二等奖,安徽省第二届发明展览会金奖,发明专利申请号:CN9010701.3。
绿碎茶研制试验报告
程兆慈 沈为龙 陈光辉 胡孔胜 汪有钿
目前中、低档绿茶积压,为解决这些绿茶的出路提供新的花色品种,我们通过市场调查,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碎绿茶并批量投放国内外市场,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现就研制试验结果报告如下。
1、材料及方法;
1.1供试原料:选本场茶园夏、秋季4-5级原料。
1.2方法内容:
1.2.1初制加工艺测试内容;鲜叶原料机械组成分析、杀青叶质量检验(按NJ329-84杀青试验方法部标准进行)各工序时间、调度、失重率、含水率、细胞破损率(按NJ144-86“茶叶揉捻机,试验方法”部标进行),成茶审评分析。
1.2.2生化成分测定:主要测定茶多酚等六种成分含量。
1.2.3初精制工艺路线:
1.2.3.1初制工艺,鲜叶一杀青(6cst110*)—揉捻(55*打条)—初烘—锤切(LJP)—揉捻(705)—解决—毛火—足火——绿碎毛茶。
1.2.3.2精制工艺:绿碎毛茶一筛分—风选—静电拣—撩筛—补火—清风—成茶匀堆。
2、结果分析:
2.1生化成份:同等级鲜叶原料制成炒青绿茶及碎绿茶,其主要生化成份有一定差异(表1),七个生化成份除咖啡碱及叶绿素b,绿碎茶比炒青分别少17.20%和34.78%外其余五大类成份均稍高于炒青绿茶,其中维生素C含量超过炒青高21.98%。由此可见,客户反映其品质好,汤绿味浓特点与化学成分较高不无关系。
2.2品质审评:以同级鲜叶原料分别加工绿碎茶及炒青绿茶,其品质审评结果见(表2)。绿碎茶内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炒青绿茶,总分高出6分。
2.3 加工成本分析
2.3.1初制成本:以加工50公斤碎绿茶与工夫红茶及炒青绿茶比较(表3)分析,碎绿茶的总成本为145.45元,与炒青绿茶接近略低,稍高于工于红茶。在六项具体成本费用与炒青及工规红茶比较。有此成本稍高,这主要是初制程序较多且未形成流水作业,人工搬运较多耗工,此外设备增大了材料及维修费,如六批生产进行驶流水作业,其成本会较大幅度下降。
2.3.2精制成本:(表4)50公斤碎绿茶总成本为216.46元,而炒青为238.05元,工夫红茶为238.89元,碎绿茶比炒青低9.1%,比工夫红茶节约9.4%,从五项精制成本开支分析,碎绿茶有三项低于炒青,只利税一项稍高,其中以工资包装花费较低,主要是碎绿茶不需人工拣剔及精制工艺程序简所致辞,包装上以小包装袋泡茶形式出现,所以成本开支低。
2.4销售效益:同等级鲜叶原料加工炒青绿茶净盈34.96元,工夫红茶净盈利29.09元,而碎绿茶则有盈利达64.32元,(表5)它比炒青绿茶高83.88%,比工夫红茶高121.11%。上交国家利税:利息比炒青高2.83%,比工夫红茶高4.79%。
注:利税依黟县茶场上交当地部门23%计算
3、小结与讨论:
3.1 在现行工艺基础上进行改进,生产的碎绿茶经有关专家、科研部门分析鉴定,产品具有新的特色,具有汤绿、味浓、香气纯正鲜爽之独特风格。
3.2该场生产的碎绿茶目前在我国绿茶中形成批量销售国内外尚属首创,销售信息反馈表明,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,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,而且加工成本较低,经济效益较高,对提高中、低档原料利用率有着广泛的前景。
3.3从首批碎绿茶产品投放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、靡洛哥等国际市结果看,
产品质量稳定,价格合理,要求继续订货,据统计分析创汇率初步估算比红碎茶高15-20%,今后只要注意包装装璜,品质符合,创汇率会进一步增加。